自 考 八 年 人 生“五关” |
|
作者: 出处: 更新时间: 2005年06月20日 |
在自考大军中,我可称得上是一员“老兵”了,到目前为止已有8年冲锋陷阵的“抗战史”。内心虽“伤痕累累”,但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心仪已久的“军功章”。  许多年前我从没把有无文凭看得很重,虽不参加自考但爱刻苦自学。在看仓库的寒冬腊月,穿着单鞋的我,把手抄的唐诗宋词揣在兜里,在冰窖般的仓库里边“热身”边背诵。那个寒冷的冬季,我所学的知识如果用考试制度评定,“古代诗词”这一门大概能单科毕业了吧?在收破烂的空闲时间,我扑到来自天南海北的旧报纸里,精神的脚步早已跨过无知的门槛,进入了神圣的知识殿堂。  这些年我练笔成茧,投稿数千,在全国近300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这些收获如果非要用考试制度来打分,“文学写作”这一门大概能得“60分”了吧?考进新闻单位后,我不甘仅仅在文山会海观云踏浪,而是不断地到新闻“深山老林”遍采“灵芝”和“草药”。作品多次获省、市优秀新闻奖。这些“红本本”如果非要用考试制度来衡量,“新闻写作”这一门我起码能过关吧?  但自考8年,在工作中和创作中始终不服输的我,在城门紧锁的考试关卡前却屡屡撞得头破血流。传说古代伍子胥因难过昭关而愁得睡不着觉,一夜间头发皆白。当今又有多少难过自考关的新伍子胥因愁而白头呢?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到放弃此关,不愿在自考的关隘前屡败屡战了。但头脑冷静后我仍无法退缩,轻易退缩不就意味着向对手屈膝投降了吗?我怎能忍受这种屈辱。于是重整旗鼓,接着冲锋。  自考的难度有目共睹。要完成一门学业,自考生必须下定大海捞针、不怕牺牲的决心。一到自考时间临近,许多复印机旁都围满复印小抄的人,一些自考书店也狮子大张口,把印刷粗糙的“掌中小抄”成本地卖给自考者。每次考试后,校园和教室的地上四处被丢弃的“手风琴”,成了另一种白色污染。自考生作弊问题不断被曝光,自学考题出得过于死板、试题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的问题又有谁加以关注呢?自考生中像我这样人到中年的大概不是少数吧,挑着事业、家庭的重担本身就让我气喘吁吁了,如果让我尽死背一些知识问答,那简直是要我的老命。给我们这些自考生减负吧!人微言轻的我只能在茫茫题海里发出低微的求救声了。  “自考族”还更容易遭受“种族歧视”。笔者参加自考时多次遭到精神惩罚,考场上纪律不太好时,有的监考老师动不动就要用精神的大锯拉我们,在他们眼里,我们是一群没有栋梁之气的榆木疙瘩,全部砍了当劈柴烧也不可惜……   
(本文已被浏览 116 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