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发布信息  · 用户注册  · 用户中心   平顶山同乡会官方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走进鹰城 领导题词 两会章程 同乡论坛 慈善事业 鹰城名人 管理团队 入会事宜
首页 鹰城 新闻 女性 母婴 生活 房产 服装 学习 文学 美食 商务 动画 图片 笑话 娱乐 联盟
娱乐 人才 二手 商城 下载 黄页 房源 音乐 影院 电视 投票 算命 交友 游戏  许愿 留言 论坛
学习英语的“捷径”
作者:  出处:  更新时间: 2005年06月19日 
孙艺风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加的夫大学、西敏斯特大学、剑桥大学和莱顿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英国皇家人文学会会士(FRSA),入选美国《当代作者录》(Contemporary Authors),国际会议《翻译与身份建构》(汉城)顾问委员,香港翻译学会《翻译季刊》执行主编,《中国翻译》等数种学术刊物编委及《英语世界》顾问。曾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主持英语教学节目,并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和西敏斯特大学等校讲授文学与翻译课程。现为香港岭南大学语言中心主任,翻译学博士生导师,若干所大学客座教授及研究员。出版作品包括:《裂变与戏剧的瞬间》(纽约:Peter Lang出版社),《翻译研究术语》(与国际大学口笔译协会与国际译联合作项目;香港翻译学会),《视角、阐释、表述:文学翻译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待出),《林希作品选》(合译)(中国文学出版社)等。此外,还分别就比较文学、翻译理论及英国文学在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人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实在太多了,但效果似乎总不尽如人意,学习者在心急火燎之余不免心存寻找捷径之念。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如同有关致富的书籍一样,各类声称能迅速提高英语水平的教材相继问世,众多的英语培训班(更多的是“速成班”)应运而生,场面着实火爆。然而寻找捷径的过程却充满了各种误区,结果使得许多人非但捷径没有寻到,反倒走了弯路,甚至步人歧途,失去了学好英语的机会。
“捷径”害人不浅,常见的怪圈是:越想找捷径,捷径越避之不及。篇幅所限,本文拟着重谈翻译与英语学习的关系问题。
翻译是常用来辅助学习外语的手段,看似学外语的捷径,但如过于依赖,则可能是歧途。翻译技能的培训与英语能力的提高其实是两码事。偶尔在试图给人解释一个英文句子时,听的人急不可待地发问:中文是什么意思?每到这时我就怒不可遏(虽然我平时涵养挺好的):为什么不关心英文是什么意思?说出中文意思倒是容易,但能因此而学到英文吗?殊不知,这便是产生“英语垃圾”的根源所在! 一到英文写作或翻译,就忍不住拿中文的思维方式去套,如此炮制的英语,不出问题才怪。
因此,我们所关心的决不应只限于意义是什么,而是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可是对意义产生的方式及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只有直接在英语里而不是间接通过翻译才能准确地获取。如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to be一句,无论怎么翻译,也难获取其全部含义,甚至主要含义,更遑论弄清用法了。我当然不是叫大家去模仿伊丽莎白时期的英语,只是借此说明一个道理。
看到一份英语学习的杂志对a compelling critique的“注释”,提供的仅是翻译:前者是“发人深省的”,后者是“评论”。首先,在文中具体语境下,如此翻译是否恰当就值得商榷,因为文中的compelling critique是由中学生对一位专栏作家的文章提出的。我当然不否认中学生有评论的能力,也不否认他们的评论可能是“发人深省的”。但这里有个语域(register)的问题需要考虑,即从文章整体的行文、风格、语气去把握,因这些因素无不制约或决定语言的选择。
基于上述考虑,我倒觉得此句该译成:值得重视的意见。就是说,compelling是“值得重视的”,不一定是“发人深省的”,critique是“意见”,不见得是“评论”。据Merriam-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compelling的释义之一是:demanding and holding one’s attention, 大约与“值得重视”相距不远,而所有其他释义与“发人深省”之意相差甚远,此解不免牵强。再来看critique一词,它含有“批评”之意,且常有负面的评断。criticism在英文里不一定是负面的,而critical则是,故此说critique是批评,倒也不错,然而“评论”是中性的,少有“批评”的成分,尤其考虑到中国的学术文化缺乏批评的传统。相对而言,“意见”含有的批评成分倒多一些,如“我对你有意见”,或“我要提个意见”。
但本文的目的是谈英语学习的问题而不是翻译问题,虽然二者有联系,但从学习英语的实际出发,这样的联系非但意义不大,有时还可能造成误导。再以“发人深省”为例,若要把它译回英文,大约可能译成thought-provoking/stimulating/ telling/pregnant,甚至challenging,却不大可能译回compelling。应该直面的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阅读原文,如此“注释”无非是替读者查字典,使得他们的阅读变得轻松一点,有时也可避免不留神查错了,即选择不恰当的释义,那当然无可厚非。但我想学习英语的目的还是为了使用它,那便产生了问题。我十分怀疑读者能够通过翻译的“帮助”掌握compelling和critique二词的用法。一个英语学习者会把compelling一词用在the government shows a compelling interest里吗?或看到了这句话后,能理解成“发人深省的”兴趣吗?如若不是“发人深省”,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看到a compelling argument或a compelling manner of speech,直接理解为convincing and forceful即可。不用再去与“发人深省的”产生联想,当然也不必与“值得重视”建立联系。
至此,我的用意已昭然若揭:请大家尽量多用原语词典。否则绕来绕去,不能切中要害,反而产生误解或不确定的空间。
我本人是从事翻译研究的,丝毫没有贬低翻译的作用与价值的意思,同时也不抹煞翻译对外语学习的帮助。但学英语过度依赖翻译,好像不翻译心里就不踏实一样,其局限性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不摆脱翻译的桎梏就不可能学好英语,这并非言过其实。其实,不经过翻译,即使一时理解得不那么透彻,也不要紧。
尽管如此,我们还需面对现实。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学习者还需要翻译的辅助。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的差异,在阅读原文时,“文本互涉”带给我们理解方面的障碍有时是难以逾越的,就是词典翻到手软也未必解决问题。有译文相助,无疑是必要的,只是我们不可依赖它。
某个场合听到两位英语教学法专家的高论(二人均为英国人),他们极力主张中国学生彼此之间就要多讲英语。我提出了疑虑:如果大家的英语都不太好,把各自的陋习照单全收了,长此以往,势必陋习蔓生。另外,有的中文式表达原本英语国家的人士听不懂,但中国学生能听懂,于是间接地肯定了不该肯定的东西,因而使讲者产生了错觉,认定自己讲的是对的。教学法专家无法回答我的问题,但承认这的确是问题。该如何是好?英语不讲不是,讲也不是。
曾听到一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操极流利的英语,其滔滔不绝的语流羡煞旁听者,然而,所犯错误之频密,性质之严重,令人惊骇不已,实难将“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如此流利,只能使外行肃然起敬,内行敬而远之。“疯狂’地讲蹩脚英语对提高英语水平非但无助,反而有害,因可使原有的坏习惯变得根深蒂固,难以纠正,若与之对话并加以模仿,岂不更糟?
解决的办法是;大家都尽可能地讲得地道一些,同时对不地道的英语持critical态度,对语言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决不可“人云亦云”,轻率地跟着走捷径。若想讲得地道一些就要改变阅读习惯,不通过翻译而直接获取信息。在口语中,经过翻译的“中国式”英语,显得既缓慢,又迟疑,既不地道,又不准确,随时面临词不达意的窘境,而无需英汉之间的转换才是真正的捷径。对“伪英语”的容忍或姑息久而久之会使学习者丧失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这实在不是危言耸听。太急功近利地寻找捷径或追求流利,多半得不偿失。
如果说有学习英语的捷径,那一定是直接用英语去阅读、接受、思维和运用。无论如何翻译,哪怕是直译、硬译,也是间接的,只有原语才是直接的。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对语感的获取与把握,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不通过大量接触英语就无从谈起,一蹴而就的捷径是没有的。
 (本文已被浏览 756 次)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 推荐给我的好友
上篇文章: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下篇文章:学习英语的十条经验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 发表我的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250字内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阅读排行
    · 申请创业贷款十个里面...
    · 简历模板--软件工程...
    · 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是...
    · 广告词典
    · 简历模板--软件工程...
    · 学外语的五大忌讳
    · 五大营销陷阱
    · 如何成为亿万富翁(台...
    · 学习英语的“捷径”
    · 如何成为亿万富翁(台...
    · 广告词的创意技巧
    · 创业计划书的书写规范
     
     
    推荐文章
    · 平顶山市财政局2011...
    · 广告词典
    · 广告词的创意技巧
    · [每日英语]英语一百...
    · 陈安之成功学讲座笔记
    · 二十六项成功法则--...
    关于我们   聊天室   友情链接   在线状态   留言   TOP
    版权所有:平顶山地区同乡总会官方门户网  http://www.chinapds.net  QQ:709930867
    :当前44 人在线 最高峰1013人在线 总访问量:67715人   平顶山地区同乡总会官方门户网
    平顶山地区同乡总会官方门户网   豫ICP备05026911号